我一位2年之前已结束治疗的来访者,已经搬去了另外的城市,突然打来电话问候我。说“你好吗?”我说:“挺好的”。她问“跟以前一样好吗?”我说:“比以前还好。你呢?”
她说她刚刚打电话给她妈妈,骂了她妈妈一通,但是妈妈说不记得她讲的那些。她很生气,觉得是妈妈不肯面对问题,她卡在这里,过不去。
我问她:“你妈妈是一个很能够面对问题的人吗?”她说不是。我接着说:“你期望改变她。这是6岁孩子的心愿——6岁的孩子都是期望改变父母的。现在你都快40了,而且她已经60多岁了,你能改变她吗?”
她说:“不能。但是我很生气啊!我今年去印度上了灵修的课程,说要把这些情绪宣泄出来。我现在很容易觉察这些情绪了,也宣泄了很多。我这段时期发脾气发得很多,会觉得心里舒坦一些了,但是在妈妈的这件事情上还是过不去。”
她本身就是一个情绪很强烈的人,对她所说的这样的宣泄,我隐隐觉得有点不妥。
她继续:“你的心理咨询风格有变化吗?我很想再体验下呢!”我答“有些变化,从支持性的转到更多促进对方自我认识上。等你觉得需要节制的时候,再来找我吧!”
“为什么要节制呢?”
“有时候宣泄和节制是要有一个平衡的。无论太偏向哪边都是有问题的。”
“哦,也是呢。我老公说最近被我搞怕了!”
似乎她整个人都处在退行的状态中,退到了6岁的时候——要求母亲的改变,随意地发脾气。
不少灵修课程会着重于去打破限制、创造退行的环境以宣泄情绪。通常,适度地退行能让我们把一些深藏的情绪宣泄出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但是长期大幅度的退行却会损害我们的社会功能。情绪如洪水,疏通之后,如何让它们在河道里顺畅地流动,而不至于泛滥成灾,这是需要注意的。
作者:舒幼娥 红树林心理咨询师
佛山心理咨询,佛山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