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一些再婚家庭的孩子抱怨,在父母离异后,双方总是针对另一人有着强烈的攻击以及满满的愤怒情绪。
这种怒,这种恨,让孩子在其中一方面前不敢提另一方。不能有所好奇,有所关心,更不能明显地表达自己对于父母的思念。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离异带给孩子的伤害仅次于父母去世。
所以,当我们的婚姻亮起红灯,无法再与另一半继续生活的时候,能做的恰是保有孩子心目中另一位抚养者的形象,尊重他/她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而对于离异再婚家庭中尊重孩子心目中另一位抚养着形象的问题,曾有一位父亲的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孩子是和我一同长大的,我有时间陪着他玩耍、学习。但孩子有时候还是很想念妈妈的,所以我给他准备了一部电话,在他想妈妈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妈妈,甚至每个星期的周末和妈妈出去,晚上再回来。
孩子和妈妈聊天的时候,会把房门关上,说两个人的悄悄话。这时候,我不打扰,也不过问。
因为这是属于他和妈妈两人之间的秘密,虽然有时候我也会对他们的亲密有点不自在,但我还是选择了尊重他们的关系。
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我和她妈妈的过去,不会过多地描述,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诋毁他的妈妈。
我们之所以有今天不可挽回的结果,在于我们两个人之间有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但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孩子身上。
所以,即使我们两个人不在一起生活了,我们也希望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各自对他的爱。
时间可以慢慢让孩子了解我们的过去,不需要我们在他面前对任意一人添油加醋。
当我教给孩子恨的时候,他学会了恨。当我教给孩子爱和宽容的时候,他便学会了爱与宽容。如果我越不希望孩子了解、接近对方的时候,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毕竟孩子的内心总有那么一种渴望,渴望能更靠近自己的父母一些。
以上这段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尊重孩子与他妈妈两人关系的父亲。
在这段关系中,父亲没有过度地介入,也没有给予带讽刺、贬低的评价,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呆着。尊重孩子对母亲的爱,尊重母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孩子天生渴望在心里与父母双方都有所链接,这样才能满足自身的归属感需求。
当孩子对其中一方的链接有所困乏或者遭到阻挠的时候,孩子则会感到困惑、为难,进而增添无助感。
孩子最无法接受的是父母中一方否定、贬低、训斥另一方的事实。这无疑是令到孩子内心原本应该被整合的父母,最终导致了心理上的分裂和对立。
当父母争吵时,孩子为了保有和妈妈的关系,不得不和妈妈统一战线,并去否定父亲。
这份掩饰和压抑,无法阻挡孩子内心渴望与父亲产生链接的愿望,于是在行为上或许会做出与父亲认同的做法。
换而言之,孩子表面上是会听从、追随母亲,然而潜意识里终究无法回避或舍弃父亲。
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然的心理需求,夫妻关系不应卷入到亲子关系当中。
允许孩子拥有父母,保有关系,在无法延续婚姻的时候,依然能维护孩子爱父母的权利。
作者: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师助理 喻烨
佛山心理咨询,佛山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