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这里想跟大家一起探讨:
在你们心目中,爱的感觉是什么?到底什么是成人之爱?
在听到爱这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在你脑海里的相关词汇是什么?
因为这里不是即时交流,看不到大家的回应,但是,大概会有一些比如看见就喜欢啊,想亲近啊,甜蜜呀,照顾啊,亲密啊、等等等等无比美好的不同描述。
恭喜大家,你们的感觉都对,它本身就没有一个确定的什么标准答案,每个人自己想到的体验到的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以是爱的感觉,感觉可能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都是真实的。
那在每个人的各种不同的爱的感觉中有没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呢?
有很多的人研究过这个问题,这里简单介绍一个关于爱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者之一的心理学专家苏珊博士在多年做夫妻家庭关系治疗的基础上,总结认为,成人之爱,包含有三项重要的元素:
性
生活照顾
情感依附
其中核心关键元素就是情感的依附关系。
咱们人都具有社会性,都是社会的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完全独立不依赖于他人而生活,而爱的感觉,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上的主动依附。
那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形成的呢?是夫妻结婚后才开始的吗?当然不会,那是谈恋爱或初恋时才开始的吗?也不是。
爱的感觉其实自咱们有生命的那一刻或胎儿时就开始了,当然胎儿期的心理形成其实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什么研究,以目前普遍观点看,社会联系起始自出生后,咱们每个人自出生后就开始了与他人与外界的接触,开始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开始需要情感的依附。
那么,情感的依附关系最初是在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当然最主要的,最常见的就是早期的母婴关系)。
咱们每个人都自婴儿开始,在照顾与被照顾中形成最初的关系互动模式。
在无数次的母婴互动中逐渐形成每个人早期的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模式,也会在其中不断的强化构造和形成我们的内在三观,也就是内在的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核心基本看法。
而这早期幼年期形成的关系互动模式和内在三观,会终其一生指导着我们的所有意识和行为,影响着我们人生中的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夫妻亲密关系会有巨大的影响。
上面我们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聊了下社会心理角度的成人之爱的三个主要元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情感的依附关系。
也介绍了因早期母婴养育关系不同而逐渐形成的三种不同情感关系模式,这种内在情感依附关系模式的不同,上面我们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聊了下社会心理角度的成人之爱的三个主要元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情感的依附关系。
也介绍了因早期母婴养育关系不同而逐渐形成的三种不同情感关系模式,这种内在情感依附关系模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我们在成人夫妻之爱中的另两个方面,生活照顾,及性,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性的表现。
对于关系安全型的成人,性爱与情爱能水乳交融,在性爱中能坦诚的交流、沟通、互动和探讨,如同和谐的双人舞,容易享受到性情结合的身心合一的爱情美妙感受。
对于关系焦虑型的成人,性爱大体属于情感安慰式性爱。
性主要只是证明情爱的一种方式,这类成人容易以性为手段,通过性来证明自己是被需要的被爱的。
男性常通过性行为的本身来获得安慰,感知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爱和被爱的;女性则不太在意性行为本身,而常需要通过较长的前戏和后戏来获得安慰,在其中感知自己是好的被爱的。
这一类型的人对性爱的频次会比较有需求,很热烈,但不太容易交流、探讨、和享受性爱过程本身的感受。
而性行为本身的质量好坏也容易被敏感的放大效果,性行为好当然都还好,若不好就容易不自觉的与伴侣是否喜欢自己,是否还爱自己挂上钩,容易为此焦虑,反复寻求证明。
对于关系逃避型的成人的性爱:大体属于情感封闭式性爱。
性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纯粹的生理需求,性就只是性,可以与情感依附分离。
这类型的成人性爱的中心其实只是寻求自我能力的肯定的一种行为,通过性来证明“我是强大的,能搞定的”的内在安全感,会容易想不断的各种尝鲜和寻求不同的性刺激,重心常只在自我的感觉上,性生活中伴侣的感觉基本是被忽视的,前戏后戏容易被认为是多余的,常想略过,哪怕勉为其难的做,也只是敷衍了事,不认为是亲密关系中必要的交流。
上面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谈了咱们成人间的三种内在亲密互动交往模式,咱们可以对此做个简单的自我探索,回想下,自己大概属于哪一类型?
而自己的伴侣又大概属于哪一类型?也许可以找个亲密的时机跟伴侣互相交流探讨下。
各位在闲暇之余,可以试着做一个练习,静下心,想象下,自己的夫妻关系中最典型的让自己最满意或最不满意的时刻,(可以0-10分评分,0分最低,10分为最满意),细细感觉下内在对伴侣有最大信任、最有安全链接或最不信任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刻,对方的行为表现是?语言是?非语言(眼神、表情、动作、体态、味道、等等)是?
在自己心中换位思考下,你认为自己给到伴侣的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时刻,分别是?
尽量征得伴侣的同意,找个亲密时刻,双方对此坦诚交流沟通,经常性的此类内在情感的交流,对于夫妻关系的加深链接会很有帮助。
毕竟,情感的依附是咱们夫妻之爱的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对亲密关系的内在需求。
作者: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高级咨询师 洪文艳
佛山心理咨询,佛山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